手卫生新发现|面对污染挑战 季铵盐湿巾杀菌效果不输皂液

已发布

2025-08-28

博客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石。WHO 与 CDC 推荐的两大核心方法——肥皂洗手与酒精免洗手消毒液已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局限:肥皂洗手受制于水源条件,酒精免洗手消毒液在有机物污染(如血液、体液、蛋白质残留)存在时效力下降,并可能因频繁使用引起皮肤干燥或刺激。

在此背景下,兼具机械清除与化学杀菌双重作用的湿巾因其无需水源、便携易用等优势而备受关注。那么,它能否成为一种科学可行的替代方案?日前,《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此提供了新答案。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15 名接受过标准化手卫生培训的健康志愿者;

试验设计:自身对照交叉试验,每位志愿者分别完成三种手卫生方式;

人工污染:手部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3% 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临床常见蛋白污染;

干预方法:

1.流水洗手:普通肥皂+流动水洗手 60 秒;

2.手消毒:70% 乙醇 + 0.2% 过氧化氢手消毒液 30 秒;

3.手部擦拭:含 0.7–0.9% 复合季铵盐湿巾擦拭 60 秒(使用产品为clinell伽玛卫生湿巾)。

检测方法:采样时分别在手指、手掌和手背擦拭,样本置入中和液,涡旋混匀并稀释后涂布培养基,于 37°C 培养 48 小时计数。菌落数以每手菌落形成单位(CFU) 表示。为减少偏倚,实验计数人员对干预分组实施盲法。

图1 季铵盐湿巾标准化应用程序

 

结果

15 名志愿者均完成三种干预措施,共生成 135 组数据。图2展示了实施三种干预措施前的基线总细菌污染水平分布。总体而言,全手总细菌污染水平分别为:湿巾组5.26log10 CFU/手,皂液组5.19log10 CFU/手,搓手液组5.13log10 CFU/手。三组均呈现相同分布规律:手指污染最高,其次为手掌,手背最低。

图2 实施三种干预措施之前的基线总细菌污染水平分布(手指、手掌和手背 )

 

不同方法在各手部区域的除菌效果差异显著(P < 0.001),但方法与区域之间无交互作用。整体来看,季铵盐湿巾的效果与皂液相当,但均显著优于搓手液。这一趋势在手指、手掌和手背三个部位均一致。

图3 三种干预方法对手指、手掌、手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对数减少值的差异

 

非劣效性分析显示,湿巾在手指、手掌和手背的除菌效果均不劣于皂液(但无显著优效性)。相比之下,湿巾在所有部位的效果均显著优于搓手液。

图4 湿巾、肥皂和搓手液在不同手部平均对数减少量(对数 10 CFU/手)方面的非劣效性测试

 

三种干预方法在不同手部区域均呈现相同趋势:手指效果最好,其次是手掌,手背最弱(图5)。湿巾和皂液在手指、手掌和手背的除菌效果相当,且均显著优于搓手液。整体效能排序为:手指 > 手掌 > 手背;干预措施排序为:皂液 = 季铵盐湿巾 > 搓手液。

图5 三种干预措施在三个不同手部区域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疗效差异

讨论

手卫生仍是阻断病原体传播的基础干预措施,但其有效性取决于方法选择与情境限制。虽然酒精类手消毒剂在受控环境中已被证明与皂液洗手效果相当,但我们的研究支持新出现的证据:在临床和食品处理场所常见的有机污染会显著削弱乙醇类消毒剂的效力。这一发现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一致——该建议优先推荐在有机污物存在时使用皂液。关键的是,季铵盐湿巾即使在有机物存在条件下仍能达到与皂液相当的对数减少量。

本研究显示,季铵盐湿巾在缺水条件下通过“化学+机械”双重作用能达到与皂液相当的除菌水平。酒精消毒剂可导致蛋白质凝固形成屏障,限制其对细菌的穿透与杀灭效能。该观察结果与Ought和D’Antonio等人的发现一致——抗菌手部湿巾凭借机械去除作用,在纹理表面去除粘质沙雷氏菌和艰难梭菌方面比免洗手消毒液更有效(尽管在重度污染条件下两种方法均不如皂液)。而Wilkinson等人的研究表明苯扎氯铵湿巾在对抗大肠杆菌方面与皂液效果相当。虽然免洗手消毒液在低污染环境中仍至关重要,但我们的数据主张对手卫生方案进行分层管理:当手部肉眼可见清洁时应使用酒精类免洗手消毒液,而疑似存在有机物时则应优先选择皂液或湿巾。

尽管手指和手掌的微生物负载更高,但三种干预方法在手背的除菌效果始终最低。原因可能在于:1、消毒剂对手背皮肤覆盖不足。WHO六步法对手背区域覆盖不全,特别是在大手型人群中更为突出,导致消毒剂分布不均;2、解剖学因素。手背角质层薄、皮脂腺密度高,在有机负荷存在时更易促进微生物粘附。既往依从性研究亦证实手背是最常遗漏的区域之一(不依从率高达24%)。此外,手背摩擦力不足可能进一步限制杀菌成分的渗透,解释了皂液在该区域表现不佳。这些发现提示我们手卫生操作需增加针对手背的步骤,并推动适配手部曲度的湿巾设计。未来应结合微生物检测和紫外线荧光追踪,更精准识别不同手部区域的覆盖盲区。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污染条件下季铵盐湿巾能达到与皂液洗手相当的微生物减少效果。但若操作不够规范(接触时间不足或擦拭不规范),可能导致效果降低,尤其在手背区域。由于手背在卫生实践中常被解剖学忽视,它仍是持续的微生物储库。为增强这些发现的临床适用性,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在血液/黏液等复杂污染和更多病原体(如耳念珠菌、诺如病毒)下的表现,并评估依从性对实际效能的影响。综上,数据支持分层管理方案:高污染时优先皂液或湿巾,低污染且缺水环境中可使用酒精免洗手消毒液。

 

产品推荐

伽玛卫生湿巾(手部)

主要成分为复合双链季铵盐化合物,清洁和杀菌合二为一,便携独立包装,不添加酒精,不伤手,适用于手部日常清洁杀菌。本研究采用的复合季铵盐湿巾为本产品。

分享文章

标签

最新消息

博客
245.

手卫生新发现|面对污染挑战 季铵盐湿巾杀菌效果不输皂液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石。WHO 与 CDC 推荐的两大核心方法——肥皂洗手与酒精免洗手消毒液已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

博客
244.

ICU耐药肠球菌环境污染与干预成效分析:清洁方式谁更优?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是一种对关键抗生素万古霉素耐药的“超级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威胁耐药菌,需重点防控。 为有...

博客
242.

佛山基孔肯雅热破3000例!世卫拉响警报:防蚊灭蚊刻不容缓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在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