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D指南解读:如何有效防控医疗环境中的肠道细菌病原体传播

已发布

2025-09-19

博客

细菌性肠道病原体是指一类主要侵袭人类胃肠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致病菌,包括有艰难梭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它们能引起急性腹泻、呕吐、腹痛,部分情况下可导致严重的脱水、菌血症甚至死亡。细菌性肠道病原体可在长期护理机构内造成传播,容易引发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急性胃肠道感染。

已知事实

1、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医院感染,与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并为医疗机构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DAD的发生需满足三个必要条件:获得病原体(即艰难梭菌)、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通常由抗生素引起)以及艰难梭菌菌株产生毒素。宿主易感因素会改变患病风险,包括高龄、胃肠道操作(灌肠、手术)、化疗、泻药使用、抗蠕动药物使用、住院时间长短等。艰难梭菌通过形成能长期存活的孢子,持续污染医院环境。

2、与弯曲杆菌一样,沙门氏菌病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之一,主要源于对畜禽产品处理不当。92%的病例由生的或未全熟的鸡蛋引起,但未彻底烹熟的禽肉、牛肉和猪肉也是重要感染源。污染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接触动物产品或粪便时,也可能发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经操作人员污染。沙门氏菌的慢性携带者对该感染的传播构成特殊风险。

3、在发展中国家,非伤寒沙门氏菌日益成为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体,可导致儿童败血症。其中大多数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这些耐药菌株通过人际传播扩散。

4、志贺氏菌病是胃肠炎最常见病因之一。传播通常因洗手不彻底和厕所设施不足所致,并通过汤类、沙拉和三明治等食品发生;然而,由于仅需少量病原体即可致病,人际传播和蝇媒传播也可能发生。摄入极少剂量志贺氏菌后,患者通常出现痢疾和发热症状。患者在急性感染期间直至粪便中不再排出病原体时均具有传染性。

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特别是大肠杆菌血清型 O157:H7,是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肠胃大肠杆菌感染与摄入受污染的汉堡包、牛奶、水、水果和蔬菜有关。然而,也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6、产肠毒素大肠菌的传播主要通过食物和水进行。它很少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7、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住院婴儿腹泻暴发的罕见原因。

8、在过去的10余年中,空肠弯曲菌已成为细菌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在低收入国家,该病仅见于幼儿。免疫力在生命早期通过反复接触感染而形成。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牛奶或水间接进行。在新生儿病房内偶尔观察到院内传播。这些疫情的推定原因是公共婴儿浴盆消毒不充分以及婴儿出生后未对恒温箱进行消毒。

9、霍乱弧菌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用受污染的贝类传播。人际传播并不常见。医院工作人员很少感染该病。

10、副溶血性弧菌是食用生的和未煮熟的海鲜的国家中常见的病原菌。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和痉挛。有时还会出现发烧和发冷。

11、肠炎沙门氏菌是发达国家儿童肠炎的常见病因。其特征是血性腹泻,伴有腹痛和发烧。未煮熟的猪肉和牛奶是主要传播途径。院内传播非常罕见。

争议性议题

1、由细菌病原体引起的胃肠炎,常易与寄生虫、真菌或病毒因子所致的肠道感染相混淆。

2、若未通过实验室诊断明确细菌性病原体,则难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或抗动力药物。

3、盲目使用抗生素或抗动力药物治疗,可能助长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或导致慢性带菌状态,从而引发严重后果。

4、在许多地区,由于监测体系不完善、诊断常见细菌病原体的实验室设施有限,或两者兼有,肠道病原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发病率被严重低估。

预防措施

大多数肠道细菌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对阻断医疗机构内传播至关重要。其中,规范的手卫生是预防病原体传播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其他重点干预策略包括:

1、个人防护装备(PPE)的使用:在接触患者、可能污染的环境或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正确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并在操作后及时更换及执行手卫生。

2、医疗设备与环境的彻底消毒:对不同患者使用的器械(如直肠温度计、内窥镜等)严格执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患者出院或转科后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毒,物体表面推荐使用有效消毒剂进行擦拭。

3、患者隔离管理:对确诊或疑似肠道细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减少非必要接触,并使用专属医疗设备,防止交叉传播。

4、加强食品安全与饮水卫生:建议患者及家属避免生食,确保食物彻底煮熟,不饮用未经卫生处理的水。

5、整体卫生与基础设施改善:推动安全供水、完善污水处理和粪便管理,从源头控制感染源,尤其在疫情暴发期间更具公共卫生意义。

分享文章

标签

最新消息

博客
247.

ISID指南解读:如何有效防控医疗环境中的肠道细菌病原体传播

细菌性肠道病原体是指一类主要侵袭人类胃肠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致病菌,包括有艰难梭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

博客
246.

葡萄糖酸氯己定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与循证进展

血管导管感染是留置血管内导管(如中心静脉、外周静脉或动脉导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由于微生物沿导管外部或内部途径侵入...

博客
245.

手卫生新发现|面对污染挑战 季铵盐湿巾杀菌效果不输皂液

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石。WHO 与 CDC 推荐的两大核心方法——肥皂洗手与酒精免洗手消毒液已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两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