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全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较前几周增加数倍,流感病例呈上升趋势,且流行毒株也较去年有所不同。专家预测,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国内的流感流行季可能会提前到来。
近期流感热搜讨论
流感并非普通感冒,而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全身症状重等特点。虽然多数患者可自愈,但部分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者,极易发生并发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在医院环境中,若未及时分流或防护不当,感染者与医护人员、其他患者之间的密切接触,可能进一步增加院内传播风险。
流感病毒可直接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也可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打开通路”,导致混合感染。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病情往往进展迅速、病死率显著升高。
流感传播链图
肺炎的防治是需要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2023年肺炎造成了约250万人死亡。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空气污染加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正在持续加重。每年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World Pneumonia Day)。这一倡议旨在提高公众及医务人员对肺炎防治的认知,提醒社会重视“可预防、可控制、可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正值今冬流感活动逐渐升温之际,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落实流感与肺炎的双重防护,不仅是对患者的守护,更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屏障。

早分流
门急诊预检实施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陪同人员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早隔离
医疗机构应当分开安置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限制疑似或确诊患者探视或陪护,防止住院患者感染。
早防护
加强病房通风,并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环境与物表清洁应增加消毒频次,尤其是门把手、床栏、诊疗台等高频接触面。每日定时开窗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保持空气流通。

废物规范处置,环境终末消毒
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做到分类收集、规范处置;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终末消毒,确保为新患者提供一个洁净、安全的医疗环境。
同防同护,共筑防线
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不建议带病工作。

让我们一起共筑安全“防护墙”,从每一次洗手、每一项防护、每一次提醒做起,共同守护这个冬季的“呼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