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已发布

2022-09-30

博客

多重耐药菌(MDROS)又称耐多药微生物,是细菌抵抗抗生素杀菌、抑菌作用的一种防御能力。根据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明确指出,多重耐药菌是指一个细菌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药物同时出现耐药。

在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肠杆菌科细菌(ESBLs)、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艰难梭菌(CD)等。近几年医院内发生MDROS感染事件趋势上升,多重耐药菌感染会导致患者康复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甚至可能会对患者产生生命威胁。

多项实践证明,通过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医院应当给予重视,制定好相应的防控计划,避免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发生。可参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2版)》中的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干预。

患者安置

1、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当遵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进行隔离,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将这类患者安置于单间。
2、在遇到疑似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到,将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处理。

接触预防

1、针对感染/定值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以及之前感染过的患者(例如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2、当医务人员执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如吸痰、冲洗伤口、气管插管等)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手卫生

提高手卫生质量和依从性。遵循WS/T_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做好手卫生工作。

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3、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下列情况应洗手: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2、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环境清洁消毒

加强环境和物表清洁消毒,包括临近患者的区域(如床栏、床头柜)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病房卫生间内部和表面周围),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低度危险性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应专人专用。如无法专人专用,应一用一清洗一消毒。

参考文献:
[1]张素超.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护理防控研究进展.

分享文章

标签

最新消息

手卫生时刻
235.

世界手卫生日 别让手套从护盾变成污染源

医用手套作为重要的防护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操作中,用于减少直接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其他潜在的感染源的风险...

博客
236.

相聚美丽厦门 伽玛携系列感控产品亮相第五届全国消毒技术与应用发展大会

2025年4月18日,第五届全国消毒技术与应用发展大会在厦门顺利开幕,本次大会以“消毒感控筑防线,医防融合促发展”为主题,紧密...

博客
234

探析不同科室的空气消毒差异化需求

在医院中,每一口空气都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与风险。在手术室里可能藏着患者术后感染的致命威胁,在儿科门诊,可能成为流感病毒...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