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它对于维护医院环境卫生、防止感染传播以及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浅谈下临床中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常遇问题。
一、B超探头该怎么消毒?
许多医院在做完B超检查后,仅使用卫生纸擦拭B超探头及患者皮肤,去除耦合剂,未进行任何消毒措施,因此超声探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B超探头在使用后需要做好相应措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规定,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也有规定,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都应当进行消毒。由于B超探头价格比较昂贵,若使用75%酒精、含氯消毒液擦拭、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容易影响其使用寿命。
对B超探头进行清洁消毒时,应遵循产品说明书,避免因使用错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当而造成探头损坏。此外,也可使用专用的消毒湿巾,医疗机构应对消毒湿巾的有效成分和材料兼容性进行评估,如果兼容性高,使用消毒湿巾对B超探头的清洁依从性会更好。
二、病房内可摆放绿植鲜花吗?
不建议。CDC指南建议,不允许鲜花、干花或盆栽植物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区内。首先,鲜花中的花粉可能会引起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轻则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严重的可引发哮喘,外科术后的患者可能因为剧烈的刺激性呛咳,崩裂伤口。此外,鲜花底下的水和营养泥都是滋养细菌的温床,这些可能都会对病人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两位医学家研究发现,花瓶中的细菌中对病人最具危险性的是:空气亲水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单细胞菌属。空气亲水菌可引起伤口严重发炎,大肠埃希氏菌可感染肠道和尿道,而单细胞菌可引发肺炎和脑膜炎。
三、清洁病房的物体表面时,有顺序要求吗?
清洁病房区域时,应遵循S型擦拭顺序,由上到下,由里到外,从轻污染到重污染。如先擦拭患者接触较少的物体表面,如电视柜、饮水机等,再擦拭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床头柜、床栏、呼叫按钮等。拖地时,按照“后退式”方式进行。
四、多患者病房,该如何清洁?
在多名患者共住的病房中,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清洁单元化操作是指将病房的清洁工作分解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清洁任务和标准。
1、清洁顺序:清洁时应有序进行,由上到下,由里到外,从轻污染到重污染
2、清洁单元划分:将每个患者使用的病床、床头柜、升降桌、监护仪等物品和设备视为一个独立的清洁单元。
3、清洁步骤:首先对需要保洁的区域进行清洁,处理表面污垢,然后再进行消毒,即湿式清洁的运用。
4、标准化操作规程: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对应不同清洁等级要求,给保洁人员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5、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选择适宜的消毒产品,有利于提高保洁人员清洁依从性。
6、单元结束后的操作:一个清洁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清洁单元,确保每个单元都得到充分的清洁和消毒。
五、每天需要做几次清洁?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WS/T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中提到,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具体要求可参考以下表格。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管理
低风险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包括行政办公室、图书馆、会议室等地方,这些地方的患者流动性较小。
中风险区域:包括普通病房、门诊部等,患者可能有一定的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通常不涉及重大手术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高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包括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新生儿科、烧伤房、移植病房等。
六、什么时刻需要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
强化清洁与消毒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于环境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进行的更为严格和深入的清洁消毒工作。当院内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时,以及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 B-内酷胺酶(ESBLs) 细菌以及耐碳青霍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