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汇总

已发布

2025-03-17

博客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在临床实践中带来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由于这些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不仅延长了患者治愈的时间,还可能导致更高的医疗成本。其次,MDRO容易在医疗机构内部传播给其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了解这些常见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带来的种种问题。

1、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明确指出,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多重耐药(MDR)、广泛耐药(XDR)和全耐药(PDR)的区别

广泛耐药(XDR):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几乎全部(除少数几种外)耐药。

全耐药(PDR):指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类别中的任何一种药物均不敏感。

从临床意义上来说,MDR仍有部分药物可选,而XDR/PDR治疗选择极度受限。

3、多重耐药菌五类七种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 312-2023)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 年版)》中提及的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这“五类七种”:

第一类: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①大肠埃希菌;②肺炎克雷伯菌;

第二类: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第三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④粪肠球菌;⑤屎肠球菌;

第四类: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第五类:⑦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

4、常见耐药菌概况

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简称CRE):指那些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CRE的出现和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MRSA):它是一种对甲氧西林及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从发现至今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已成为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简称VRE):是肠球菌属下的一种细菌,对万古霉素这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特别对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然而,它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则较为少见。

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简称CRAB):这类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常引发严重的院内感染,包括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及伤口感染等,尤其对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如ICU患者、长期住院患者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风险更高。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简称CR-PA):铜绿假单胞菌对厄他培南天然耐药,当其对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耐药时,可判定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由于可用药物有限,治疗变得异常棘手,这对患者及临床治疗构成了严重威胁。WHO将CRPA列为亟需研发新型抗菌药物的重点病原体。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简称 ESBL-E):指一类能够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这类酶可以水解并灭活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等,从而使得这些细菌对这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简称CR-KP):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CR-KP的出现极大地限制了治疗选择,并增加了治疗难度和复杂性。

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简称MDR-TB):指对至少异烟肼和利福平这两种最有效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因为这些耐药菌株需要使用二线药物进行治疗,而二线药物通常效果较差、副作用更大且疗程更长。

5、多重耐药菌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大多数MDRO通过与感染者及其排泄物或分泌物的接触而传播。

间接接触:也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手或物体表面进行传播。

空气传播: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尤其是当病原体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

6、多重耐药菌定植与感染

定植:定植指的是多重耐药菌存在于人体表面或体内(如皮肤、鼻咽部、肠道等),但它们并未引发疾病。定植是一种无症状携带状态,被多重耐药菌定植的个体可以将这些微生物传播到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表面或其他人身上,因此对这类个体需要执行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

感染:感染则是指MDRO侵入了身体并引起了炎症反应或其他病理变化,导致了特定部位的疾病状态。感染通常伴随着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并需要医学干预进行治疗。

定植是细菌“驻扎但不攻击”,感染是细菌“入侵并破坏”。

分享文章

标签

最新消息

手卫生时刻
235.

世界手卫生日 别让手套从护盾变成污染源

医用手套作为重要的防护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操作中,用于减少直接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其他潜在的感染源的风险...

博客
236.

相聚美丽厦门 伽玛携系列感控产品亮相第五届全国消毒技术与应用发展大会

2025年4月18日,第五届全国消毒技术与应用发展大会在厦门顺利开幕,本次大会以“消毒感控筑防线,医防融合促发展”为主题,紧密...

博客
234

探析不同科室的空气消毒差异化需求

在医院中,每一口空气都承载着不同的使命与风险。在手术室里可能藏着患者术后感染的致命威胁,在儿科门诊,可能成为流感病毒...

在线客服